本報前天刊發的零點快評《祭掃烈士墓傳統不能丟》,引起不少讀者和網友共鳴。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張鳴認為:“凡是為了民族利益而犧牲的英烈,我們都應該紀念。紀念英烈,是為了凝聚社會正義,紀念英烈應成為國民教育。”
 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建議。英烈凝聚人類最寶貴的精神,閃耀著人性神聖的光芒,是我們前行和思考的嚮導和力量,我們理應倍加珍惜和愛護。不僅我們,多數國家都如此。在俄羅斯,莫斯科人的婚禮很簡樸,但新人一定要去無名英雄墓、衛國戰爭紀念碑獻花和合影,還要讀碑上的銘文:“你的名字無人知道,你的功勛永垂不朽”,以表達對英烈的感恩之心。每到一個紀念日,美國人就排著隊,自發去緬懷他們的英烈,因為平時他們就有這種國民教育,日積月累,潛移默化。看看好萊塢大片,就知道美國人是如何將紀念英烈列入國民教育的。
  愛因斯坦曾這樣評論聖雄甘地:“在未來的時代,可能極少有人相信,這樣一個血肉之軀曾經在地球上匆匆走過。”我們現在和未來的孩子是否也會“極少有人相信”,在過去的時代里,真有這樣一大批血肉之軀曾經在這塊土地匆匆走過,為了社會、民族和國家更美好、更公平和更人道而不惜拋頭顱灑熱血?現在,如果不多說,如果說不好,如果不再緬懷,如果不列入國民教育,隨著歲月流逝,失去緬懷和感恩,淡忘以至於遺忘,也不是不可能。這種國民教育應從孩子開始,貫穿一生。形式也可多樣,如清明祭掃烈士陵園,就是接受一種國民教育。
  將紀念英烈列入國民教育,在當下不僅有重要現實意義,還有急迫性。正如中共中央黨校教授張璉瑰說:“這種精神必須得到傳承,若失去了這種傳承,中國的GDP哪怕再大,也只不過是一個一身肥肉的胖子,不會獲得世界的尊重,最終也守不住自己的財富。”
  還有,當下,玷污或弱化英烈的負能量也不小。比如,春晚上唱唱“英雄贊歌”,也遭到吐槽毒舌。這類思想混亂和危害不容忽視。我們的文化寬容多元。但對支撐我們核心價值觀的傳統和文化的譏諷,已不再是幽默了。用庸俗的“找樂子”玷污我們心中英雄和神聖事業之風不可長。很少有民族不尊重為自己的國家和民族捐軀的烈士。將紀念英烈列入國民教育,可有力抵禦這些噪音喧囂。
  (原標題:紀念英烈應列入國民教育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huiuctz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